传真:0534-5545888
手机:13395343281
邮箱:sdjths@163.com
地址: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56号
发展长期资金市场是中国的改革方向。改革开放45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惊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其股市却熊冠全球。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中国股市却与其经济的发展状况背道而驰,这一反常现象可以让我们深思和研究。中国股市起步较晚、市场机制不健全、存在很多问题,中小股民大多数血亏,市场病态运行。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中国股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多元化的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对策,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帮助广大股民提高对中国股市的认知。
股市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它是未解决资本供需矛盾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市场,其首要功能是融通资金。股市的本质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中介场所,它以股票发行和交易的方式实现了筹资与投资的对接,在为资金需求者提供发行股票筹集资金机会的同时也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投资对象,在使企业大规模经营和社会化大生产成为可能的同时也使储蓄向投资转化成为了可能,有效地解决了资本供需矛盾和资本结构调整的难题。
股市是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它在股票供求双方的竞争关系下运行。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其本质是一种权益凭证,它是资本的存在形式。股票的价格其实就是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其持有者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所有权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受其内在价值和供求双方等多重因素影响,在有效市场和价值规律下,价值高的股票,市场的需求就大,股票的价格就高;反之,股票的价格就低。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主力资金会对市场十分敏感,其会自觉地流向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而远离效益差的企业。通过股价引导资本流向能产生高报酬的企业或行业,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收益,以此来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股市能够更好的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股价的涨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主力资金推动的,但从长久来看,其主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高的企业其股票将会受到主力资金青睐而被争先买入,推动股价上涨。相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其股票将会遭到主力资金抛售,后期股价低迷。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能够灵敏地反映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动向,这一动向反映了市场对经济的预期。人们通常会通过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指数来了解当下的股市行情,进而分析和掌握当下的经济状态。在有效市场下,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整体发展形态趋势良好,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指数就会上升;反之,如果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或发展前途难以预测,股票在市场上买卖的金额指数就会下跌。例如,2022年中国股市持续低迷,正是受乌克兰危机、地理政治学和新冠疫情等影响,中国经济承受国际国内双重压力,经济衰退、预期悲观的反映。
通过对股市行情的变化分析经济的运作状况并预测其发展前途,政府可通过股市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央行一般会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对股市进行干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公开市场操作,完全依托证券市场来运作,通过证券的买入和卖出调节货币供给,影响和控制商业银行的经营,以此来实现调节和控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目的。例如当经济低迷时,央行大量买进证券,流通中的现金量增加,银行信贷规模扩大,利率降低,就会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央行大量卖出证券,就会对经济产生紧缩效应。
股市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财富特别是金融实物资产的增长,它既是经济的前进动力,也是企业腾飞的翅膀,还是人民致富的途径。中国通过发展长期资金市场取得的成效是多方面的:首先,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产业体系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供给侧结构改革,提升了企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探索了高质高效的实现形式;其次,推动金融机构健全了现代金融体系,减少了融资难、融资贵和融资不规范的问题;再次,推动企业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企业的诚信规范经营和科学技术创新,帮助很多企业原始股东实现了中产阶级;最后,促进了储蓄和债权向投资转化,将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使其能够分享企业的财富成长。
中国股市历来是牛短熊长、暴涨暴跌。统计研究发现,自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以来,如果以涨幅超过100%算作牛市跌幅超过10%算作熊市的线轮熊市,累计历时分别为117.2个月和242.2个月,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14.7个月和18.6个月,累计历时熊市比牛市的2倍还多,平均持续时间也是熊市比牛市多,呈典型的牛短熊长;牛市平均涨幅为377%,熊市平均跌幅为45%,呈典型的暴涨暴跌。近年来中国长期资金市场改革加快、市场基础性制度逐步完善,情况有所好转,但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附近徘徊,反观美国股市,牛市几乎一骑绝尘。
上市融资的本质是企业所有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长期资金市场出售部分股权换取当期急需的发展资金,并将其用在企业的发展建设上,以实现能够在市场中赚取更多利润的同时给投资人带来更多的回报,但是有些公司本身并不具备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却将上市当成最终目标,通过业务安排、财务操作等手段包装业绩满足上市发行条件或争取到一个较高的发行价,达到圈钱最大化的目的,而上市之后业绩却变脸;还有一些公司上市之后依然融资不断,后期却不断套现离场,他们为自己的利益,不顾企业的发展和投资者的损失,说白了就为了圈钱。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统计发现,证券交易印花税连续三年增长显著:2019年同比增长25.8%,2020年同比增长44.3%,2021年同比增长39.7%,中国股市换手率高,投机盛行。中国股市是一个政策市,政府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政策手段来调控股市,如货币政策工具、新股发行节奏、官员讲话、媒体放风等;同时它也是一个资金市,主力资金持有者对消息的获取能力、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和对大方向的把握很到位,他们一般会先知先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价的涨跌;市场的参与者大部分是中小投资者(俗称散户),他们多是抱着发财的梦想进入股市而不是来投资的,很多时候中国的股市更像一个赌场,投机氛围严重。
中国的股民大多数是不专业且缺少理性的,他们多是一群上进心较强或对未来有一些期望且不服输的人,其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系统的投资者教育,缺少一定的金融知识,但是他们却一心只想赚快钱且难以克服贪欲,投机心态严重,赚了还想赚更多不懂得止盈,输了想回本不懂得止损,忍受不了亏损只有割肉离场,再涨时只能后悔拍大腿,输了还很不服气,在这样的一个投机盛行的市场,其是十有九亏的。
市场监管不科学表现在多个角度:一是惩治力度不够,违反法律法规成本较低,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呈高发态势;二是监管有时过于激烈,监管或多或少会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为了能及时监管,并没有提前分析和预估市场的未来情况,有时会制定激烈的监管措施,使股市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同时还会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1];三是监管有失偏颇,虽然其监管落实了“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要求且成效显著,惩治了“庄家、资本大鳄”等违法违规份子,但削弱了市场上的买方力量,致使市场流动性瓦解、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尤其是涨停就监管、跌停却不管;四是监管不到位,目前中国有五千多家上市公司,中国证监会是当前唯一有效的监管主体,监管目标较多且有些举证困难,存在监管盲区;五是监管信息的公开存在滞后,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股市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一是新股发行定价机制不完善,机构不仅能参与网下配售还能参与网上发行并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获配较多的股份而散户则处于资金劣势,且有些机构有内控制度不健全、决策流程不规范、内部研究不充分及违规操作等问题,新股存在定价失真或不理性、上市初期股价暴涨暴跌的现象。二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存在较大的价差,机构的套利会加大股市的投机和波动。三是分红机制欠缺,多数上市公司分红吝啬,投资人没有信心长期持股,投机赚快钱已成为普遍心态。四是再融资制度宽松,存在过度融资、频繁融资、变更资金用途、脱离公司主业发展或脱实向虚等现象;还有就是非公开发行定价机制选择存在较大的套利空间,投资者往往会利用定增价格相比市价的折扣以短期逐利为目标进行套利,后期减持会冲击市场,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
实行注册制放宽上市门槛后,更容易被钻“空子”,滋生财务造假等行为。财务造假不仅会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还会损害整个股市的信誉。尽管国家重拳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恶性违法行为,但是有些公司依然抱着侥幸心理打“擦边球”,其本身不满足条件却要想尽办法上市,通过采取虚构业务、隐瞒巨额债务或重大事项、以跨期调节成本或费用甚至在境外造假等方式“美化”财务报告来掩盖其线],还有些公司为了进入科创板或创业板购买专利进行包装;在信息披露方面,有些公司欲盖弥彰连续多年造假,例如为避免业绩承诺无法兑现持续多年虚增利润等,还有些公司故意拖延信息披露的时间私下进行内幕交易或配合大股东进行减持;在融资方面,有些公司通过编项目、炒概念、跨界等方式募集过量资金然后再变更用途[2]。此外,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独立董事形同虚设、大股东利益输送、侵害小股东利益、资金占用、违规担保[4]等都会损害上市公司质量。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央企国企占A股的权重较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当前A股行业估值差异较大,诸如橡胶制品、船舶制造、物流行业及小市值高成长股PE较高,而银行、煤炭、石油等行业近年PE较低,央企国企存在低估。大盘股需要大资金才能推动股价上涨而小市值股票则容易被拉升,在A股市场上由于各种原因股价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畸形存在,估值体系不完善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出席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时也提到了要加快完善契合各类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特点的估值方法,扭转当前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大幅“折价”的趋势[5]。
在估值体系不完善的A股市场,市场的主要参与群体——中小投资者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信心受到打击,再加上他们专业欠缺而又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主客观因素都导致了他们缺少理性且不明就里,而中国股市又是一个政策市和资金市,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中小投资者见风使舵、频繁买卖,还有一些听小道消息或“专业大师”推荐的,投机严重、缺少长期价值投资。
中国股市起步晚、发展快,虽然其监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监管制度不完善,当前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加快,相关制度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有的还在征求意见,这就造成了监管部门可以参照的法律条文滞后于当前股市发展的需要[3];二是监管没有形成合力,目前监管主要侧重于中介机构审计和政府监督核查等方式,中介机构执业质量参差不齐、并未与雇主利益适度分离,自律组织和社会团体独立性差、权力较小、参与度不够,只是政府监督发挥关键作用[6];三是过度依赖于中介机构“看门人”且对其监管不严,对利益冲突、违规投资、不当入股的审查力度不够,过度激励和短期激励,以不合理低价、不当承诺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招揽业务、违规交往、非法干预、利益输送、行贿等典型“围猎”行为[4]依然存在;四是监管不能与时俱进,目前科技对监管的支撑不够,数字化、智能监管实现程度不够;五是监管系统内部控制和廉洁自律措施不严,其腐败的土壤更多是因为其强大的行政许可权,权力寻租可能存在且防控不严,经常会有高官落马;六是部分监管可操作性差,例如对违规的举证困难、社会监管中对举报的具体要求限制较多且激励不到位、有些制度文件内容繁杂且抽象晦涩,都会导致监管难以有效实施;七是跨境监管有待加强,中国证监会与境外的合作仍以签署谅解合作备忘录等形式为主,协作内容也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层面[6],监管难度较大。
中国股市是摸着石头过河,随着注册制改革、科创板和北交所的建立,中国的资本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中国的证券法已作了修改和完善,各项制度也都在有序推进,但是依然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才能打造一个规范的资本市场。一是要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保持法律法规的稳定和各项制度的有序衔接、与时俱进,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有效行政和高效执法。二是要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法治水平,建立一个基于规则之上的秩序来保障股市的平稳运行,应该在新股发行、定增、退市、估值定价、信息披露、交易制度等影响股市运行的方面做深入的研究并完善相关制度,按照负面清单、权力清单和市场化的方式办事,强化职责,提高违法成本。三是要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高效公平的纠纷解决机制、符合实际的赔偿救济制度、集体诉讼制度。四是要完善监管制度,明确权责划分,使之更加规范、透明、有效和高效。五是要进一步健全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处罚等有效衔接的法律体系。
注册制改革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是要严压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上市公司要加强和规范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做到诚信经营并按要求及时、准确地披露完整的信息。二是要强化中介机构适当性责任,中介机构要尽职履责,严格把好入口关,守住“不造假”的底线,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三是要严肃审核环节信息披露要求,发审委要严把好新股发行质量关,当好资本市场守门人把好入门关。四是要强化信息披露监管,交易所要对披露中涉及的违法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从严监管,加大惩处力度,严肃处理未能勤勉尽责的人员。五是要强化持续监管,始终保持“从严从快、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坚持管小管早,传导“零容忍”监管立场,严防市场乱象重生[4]。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完善估值体系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如果没有完善的估值体系,股价长期违背价值规律的话,那么投资者再去关注股票的内在价值——公司业绩就没有意义,信息公开披露也就失去意义,而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想要成功推行注册制就必须完善估值体系,否则就只有短期投机而没有长期价值投资。二是要积极推进,相关单位可按照易会满在出席2022年金融街论坛年会时提出的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积极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5]。三是机构投资者要发挥重要作用,其作为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市场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该作出表率、有所作为,尤其是国家队更应该坚持、纠偏和捍卫价值投资。四是上市公司要提高质量并加大分红,让长期价值投资者尝到甜头,形成价值投资的良好市场氛围。五是要严厉打击证券交易违法犯罪并加大惩处,防止其破坏和影响市场。
做好投资者宣传教育工作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长期资金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监管部门应以“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为契机陆续开展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工作,证券机构应主动承担知识普及、风险提示和信息咨询等投资者教育义务,并对投资者进行辅导和持续开展投资者风险教育工作。政府应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加强制度供给,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如行权及维权机制、12386服务平台诉求反映渠道等。上市公司应该诚信规范经营,不断提高质量,以优良的业绩回报投资者,这是保护投资者的根本路径。中介机构应归位尽责,当好“看门人”职责,其勤勉尽责是保护投资者的关键。证券机构要严格落实客户服务和管理、投资者保护基本职责,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监管部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从严从快打击各类证券违法违规乱象并加大惩处力度。
目前中国正在全面推行注册制,市场监管要立足于新《证券法》的实施。第一,在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用的同时也需要监管部门转变思想和做法,从切实维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出发,严防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第二,依法严格高效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监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新《证券法》实施监管行动,及时发现、制止和严惩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治市。第三,强化监管力量,政府在发挥监管作用的同时应调动自律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并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协作与信息共享,同时严压中介机构看门人的责任,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第四,推进退市制度改革,针对退市流程的烦琐冗长和“僵而不退”的情况,应从简化退市流程、改革财务标准、引入市值标准、完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优化并严格落实投资者保护与退市后安排等方面入手,加速长期资金市场优胜劣汰。第五,依法科学监管,推行透明监管,实施全面监管、分类监管、动态监管、持续监管,严格、公正、规范履行管理职责,强化责权意识和程序意识,提升监管的规范性和公信力。第六,监管要与时俱进,将监管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相联系运用科技监管,做到全方位、多角度智能和数字化监管,提高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加强对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的领域和新业态的监管。第七,加强跨区域、跨领域和跨国监管合作,实现国内与国际接轨,完善诸如ESG信息公开披露,积极行使新《证券法》中的“长臂管辖”权等。第八,监管重心应由事前监管转向事中和事后监管,事前仍不放松警惕,事中加强信息公开披露,事后加大严惩和及时公开信息。第九,创新监管模式,总结沿用现有好的理念和做法,同时借鉴吸收国外好的监管经验和措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监管体系[6]。
中国股市具有融通资金、资本定价、优化资源配置、反映经济状态、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上市公司质量有待提升、估值体系不完善、中小投资者缺少理性、监管体系不完善,中国股市存在牛短熊长且暴涨暴跌,包装上市和套现不断、股市投机盛行、股民十有九亏、市场监管不科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信息公开披露、完善估值体系、加强投资者教育和保护、完善市场监管来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高阳,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会计师,英国国际会计师AAIA,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MIPA;研究方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