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0534-5545888
手机:13395343281
邮箱:sdjths@163.com
地址:山东德州经济开发区56号
近年来,“基金招商”正成为各地招商引资新法宝,国有资本在创投市场上的活跃度不断的提高。中央企业有序开展了有关基金投资业务,充分的利用基金资本聚集、决策灵活、风险分散的优势和特征,通过有效投资积极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数据上看,国资LP(有限合伙人)依然是当前创投市场的出资主力。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LP认缴出资金额约5069亿元,其中政府资金认缴出资金额为2727亿元,占比53.8%,位居首位。政府机构及国资控股的机构LP出资金额占比为71.4%,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传统上,国有资本在投资中强调资本保值增值,简单来说就是不要亏。因此,国有资本长久以来对错误的容忍度较低,这也导致其在面对高风险、高潜力项目时,投资决策往往过于谨慎。而且,国有资本在考核机制上也通常以保值增值为主要指标,这种考核导向进一步加剧了国资在风险投资中的保守倾向。
如何让国资更敢投、更愿投?业内的人表示,只有建立完善容错机制,营造相对宽容的投资环境,才能让国资能更灵活地运用资金,支持那些具有潜力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也因此,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频繁强调国企容错机制的出台、完善与落实。
2024年9月,国常会指出,要推动国资出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完善国有资金出资、考核、容错、退出有关政策措施。在探索国企投资容错率上,北京、四川、安徽、湖北、广东、深圳等地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容错措施,这让不少想要大干一场的国企和领导们都兴奋不已。
以四川成都高新区为例,针对种子、天使、创投、产投、并购基金等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基金,设置了20%~80%不等的容亏率,为国有企业放开手脚赋能。
10月1日施行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创新条例》提出,对国有天使互助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期和退出期设置不一样考核目标,综合评价基金整体运营效果,不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条例还明确提到,省和地级以上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业绩考核、激励约束和容错机制。
深圳则首提“大胆资本”概念。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办发布《深圳市促进创业投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公开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培育引导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服务深圳市“20+8”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支持国资基金大胆试错,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作用,并对完善容错机制等进行详细阐述。
但容错,不等于免责,正如硬币拥有正反两面一样,容错试错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严监管,不然很容易如脱缰的野马,出大问题。
2018年以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制度逐步建立。近几年国资的监管也慢慢地增加,尤其是涉及投资领域的。虽然行业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但另一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又是国资LP一直以来一个充满悖论的挑战。
去年,国家审计署通过对33户中央企业摸底,发现存在的主体问题是“资产管理仍较混乱”。乱,既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更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近期,随着容错机制的不断推出,但关于容错机制「滥用」风险的讨论也尘嚣甚上。不少人担心,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督与评估机制辅助,那就非常有可能出现机制漏洞,造成「容错」的滥用,需要警惕。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本来就是高风险,很多问题并不好回答,怎么样应对审计,一直都是个大难题。现在到了年底审计、巡视季,审计也慢慢变得严格,有人甚至直言,全员都在处置风险,感到压力山大。
根据融中财经报道,国企容错机制推出后,今年的国资LP审计考核比往年要严格得多。
据了解,国资已经迎来新一轮审计,且拿到国资LP资金的VC/PE,也需要穿透进行审计;北方某省会城市慢慢的开始新一轮审计工作,接受一家巡视的早期科技投资机构已经接到问询和整改要求。同时,还要求国资平台需要按照近期的新管理的标准优化团队。
北京某国资LP从业的人说,近期,审计慢慢的开始巡视、被税务稽查,听说有兄弟单位还被下发了警示函。
据说此次国资LP的审核,由各部门和证监会配合审计。从审查主力军看,国资LP成为内部审查的主力军,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确保私募股权基金在运营过程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和内部规定。
除了内部审查,作为外部监管的守护者,证监会也可谓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守门人”,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合规运营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般而言,为了履行好“守门人”的职责,证监会在每年的春节后开展年度例行检查,每次检查重点不同,每次检查的数量各地也不同。
从审计形式看,大致上可以分为现场与非现场。现场检查是全面深入的整体核查,更多地还是非现场的自查,由各地方证监局主导。目前大多数地方证监局对辖区内私募机构的自查形式与要求大体类似,主要要求私募机构开展自查,并限期提交自查报告及自查信息表,但是也有部分证监局要求私募机构线上完成自查工作。
通常监督管理的机构的检查通常由多个部门或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是核心力量,他们具备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监管经验,能够精准把握私募股权基金运营中的风险点。
此外,检查小组还包括法律专家、会计师等专业人士,他们分别从法律合规和财务审计等角度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全面审查。
据万联网了解,为了给审计工作增援,就在10月14,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一则招聘公告显示,拟招录331名具有法律、会计、财金、计算机等相关专业背景,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的专业监管人才,此次招考涉及证监会办公厅(党委办公室)等机关部门、稽查总队、北京证监局等直属/派出机构。
可见,这场更加深入的审计考察,已经浩浩荡荡地启动了。未来,相信监管还会更严格。
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产品发展火热,获得了包括国央企在内的众多核心企业的广泛使用,市场上“信单”类产品存量规模已超过万亿元,超过同期商票市场存量的50%以上,而对应的监管主体与监管范围仍未明确,是否将电子债权凭证列为类票据、影子票据产品也存在多种声音。10月24日,国家审计署网站上发布了一篇《电子债权凭证规范发展及审计对策研究》的文章,作者是审计署审计科研所农业农村审计研究室副主任王海滨。该 研究报告 摘要如下:
电子债权凭证是以应收账款产生的债权关系为基础,并承诺到期兑付的电子凭证,具有可拆分、可转让、可融资等特点。根据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其经济实质兼具商业保理和商业票据特征。
从产品数量来看,近年来电子债权凭证产品不断上线运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从实际控制人的类型来看,核心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地方国有企业运营的电子债权凭证数量最多;从平台建设来看,电子债权凭证主要依托供应链金融平台进行开立、转让、融资或兑付,有的平台是自建、有的平台是SaaS模式;从实际运营主体来看,银行、第三方机构的实际运营主体相对单一,而核心企业的实际运营主体较为复杂、多元,有的持有金融牌照,有的没有任何金融资质。
目前,电子债权凭证的开具主要靠核心企业构筑的平台进行规范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制度作为依据,这一产品几乎游离在监管之外,而核心企业过高的主体信用掩盖了其隐藏的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电子债权凭证适用于民法典而不是票据法,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不足,也存在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成本的可能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子债权凭证交易和日益增长的交易风险,如何进行有效的审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海滨在文中提出:从长期发展看,建议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以及提高准入门槛。在审计过程中,可以从产品运营、平台安全性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关注。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那么各地审计机关又是如何紧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监督,发挥好经济运行“探头”作用的呢?
据国家审计署网站10月28日披露,重庆市审计局通过“融合式”联动开展某建筑类国有企业建设管理专项审计调查与其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方位、全链条“穿透式”对市属国有重点企业开启“经济体检”工作。聚焦经济责任履行和项目建设管理主责主业,把工程施工、成本核算、商业模式等重点关注内容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决策和履职尽责情况有机结合,在政策、经济、行业大背景下思考、研究建设项目管理问题。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关注国有企业“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研审结合深入到具体建设项目,解剖企业止损瘦身情况、闲置资产盘活现状、提质增效步骤方案及实施成效,找准企业在改革发展中的症结与难点,助力打造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国企体系。
陕西省审计厅对44户省属国有企业及198户列入省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企业的投资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揭示省属企业存在重大决策落实不够到位、投资决策不够科学、投资项目管理不够规范、招投标政策执行不够到位、部分投资效益不佳和风险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省审计厅认真研究,深度剖析问题根源,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精准把握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重点,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推动重组整合实现要素畅通流动,持续完善国企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突出聚焦主责主业,细化投资负面清单,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坚决杜绝禁止类投资;强化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前瞻性研究论证,依法依规科学组织高效实施。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项目全流程管理,严守基建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强化成本控制,提高投资绩效;加强风险预警和防范处置,及时化解外部环境和自身变化引发的问题,减少投资损失。进一步加大资金管理力度,确保资金高效使用,避免资金闲置。严格资金出借管理,完善担保防控机制,防范化解资金风险。
湖北省武汉市审计局在对某国有企业开展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运营情况,着力揭示风险隐患。企业对外投资的合规性和收益性方面,了解企业决策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关注企业“三重一大”等重要经济决策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效果;了解企业股权投资规模,关注企业对外投资的前期论证、审批备案等程序是否完备,决策程序是否合规;了解投资盈亏情况,关注是否存在资产闲置或投资收益未达预期等情况。企业出借资金的合规性与安全性方面,关注出借资金决策和审批程序是否合规,判断分析企业出借资金风险防范的恰当性、资金回收的及时性等。企业对外担保可控性方面,了解与企业担保有关的授权、审核、监督检查等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关注有无违规为个人、高风险投资项目,以及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提供担保,或未按规定采取反担保措施规避风险等问题;关注企业有无因违规对外担保承担连带责任造成重大损失,是否对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追偿等。企业对外融资及债务负担风险方面,分析企业负债总规模、企业信用评级、各类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资金实际用途等情况,关注企业融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企业融资规模与自身经营、偿债能力是否匹配等。
吉林省长春市审计局同步开展某集团的多个审计项目,积极履行经济监督职责,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发展规划、经营效益及风险防控等方面。聚焦企业核心业务,根据企业特点,深入分析核心业务流程,并将研究型审计理念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从中央、省、市重大方针政策执行情况、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内部运营管理等方面着手,深入挖掘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紧扣防范化解风险,注重源头治理,重点关注企业债务风险防范、融资程序、融资成本等方面,促进健全完善防范重大风险的长效机制。
广西自治区审计厅狠抓审计“下半篇文章”,推动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地见效:推动建立健全审计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深化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国资监管等部门的横向贯通协同,在审计前、审计中充分听取监督管理的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专业意见,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移送规范;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战略,实施“巡审联动”,与自治区党委巡视组信息互通形成监督合力,在促进成果转化上实现有机贯通,提高监督质效。在审计后,协同督促被审计单位切实承担整改主体责任,强化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和目标要求,逐条逐项落实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合规到位、扎实有效,实现“整改一个问题、促进规范一片”的综合效应;并持续跟踪问题整改,促进企业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巩固整改成效。此外,在国资国企审计中,还进一步深化“政策+思路+数据”理念,组建企业审计大数据分析团队,在审计组内采取“业务主审+大数据主审”双主审工作模式,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不断提升大数据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的实践运用。
为了帮助各地方国企、供应链公司、金融科技公司、银行等各方做好全面风险管理,万联网将于12月上旬举行第二期《新形势下,国企供应链公司如何调整风控策略,支撑业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风控专题培训,联合3位专家老师——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原东煤交易总裁、原怡亚通/商贸通风控总监,通过深度剖析10大真实风险爆雷案例及若干小案例,并配套系列风控作战工具,通过答疑+研讨形式,手把手带你调整风控策略来支撑业务增长。
课上,全面风险管理实战专家、原世界500强集团首席风控官张老师,将重点分享风险管理体系升级、全流程动态主体信用管理、团队权责与指标制定、混改投资的投前/投中/投后的风险管理、国企引入银行资金后获得营收等落地技巧,并结合多年世界500强风控总裁任职经验,分享大规模的公司的经营风险防范经验。
课上,国内资深产业互联网专家、原东煤交易总裁黄老师,将重点带我们回顾煤炭、钢铁30年周期的跌宕起伏,并结合近期江苏德龙破产事件,深度剖析为何头部供应链公司纷纷踩雷的原因,以及当前国企应对风险并保量增量的落地路径。
课上,资深供应链风控实战专家、原怡亚通风控总监张老师,将重点结合4大真实典型诉讼案件,分享融资性贸易、货押、出口代理、代采代销等4类业务风控的关键实务细节,并且从制度流程、业务拓展、合同签署、日常运营4大维度帮大家做全面的合规体检。
本文为万联网()个人独创的文章,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文章欢迎各界转载,转载请标注明确出处:万联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容错,不等于免责!“容错机制”推出后,国企迎来“史上最严”审计考核……
亚洲铝王“重生”!大宗供应链巨头厦门象屿拟参与忠旺集团重整,将全面进军铝全产业链
观趋势、享策略、谋发展!“大宗商品市场创新发展大会”11月22日于郑州启幕
11.8长沙丨万联邀您与数位产业供应链专家大咖、企业高管,一同参加供应链产融创新对接交流会!
容错,不等于免责!“容错机制”推出后,国企迎来“史上最严”审计考核……
拓展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京东供应链金融“三箭齐发”,强势支撑消费产业增长韧性
树立国企合规经营新标杆!湖北这一省属粮油集团明文发布贸易“十不做”,对不合规贸易“零容忍”!
加速壮大新能源产业版图,国企供应链巨头厦门建发瞄上了这家因“专网通信案”濒临破产的光伏上市公司!
中国矿业巨头海外遭遇“黄金大劫案”?紫金矿业最新回应:损失尚需核实,矿山安全可控
数字化让大宗煤炭交易“一键直达”!这家央企煤化运供应链平台今年已累计销售煤炭超4.15亿吨,成交金额达1169亿元